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首创的一项独特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它不同于国外的留淤坝和拦沙坝,是一种淤地种植的坝工工程,在我国晋、陕、蒙、甘等省(区)分布最多。在汛期,地表水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淤地坝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1.修建年限长,部分坝体已淤满。淤地坝工程数量大,多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泄洪设施不完善,库容大多淤满,汛期无滞洪能力。
2.工程不配套,缺少放排水洪泄设施。修建的淤地坝因历史原因,大多数无放水泄洪设施,成了“闷葫芦”坝,给安全度汛带来了困难。
3.缺少控制性工程,防洪标准低。过去在沟道内建坝,缺少统一规划和技术设计,加之缺少控制性工程,一旦失事,加剧危害程度。
4.受气候环境影响,坝体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北方地区冬季会产生凌汛现象,沟渠水结冰冻胀可能导致边坡产生裂缝,易导致流水通过裂缝渗入,在流水长期侵蚀下,最终可导致坝体垮塌。
5.地质因素影响,易发生自然灾害。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边坡较陡,汛期强降雨可能导致两侧切坡形成滑坡、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
6.部分淤地坝承担附属功能。部分淤地坝还承担乡村道路、蓄水的功能,少数坝库下游则有民居和其他基础建筑物,增加了安全风险。
7.管理不到位,影响安全运用。淤地坝点多量大,建设标准低,部分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日常维修养护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淤地坝安全运用。
淤地坝工程受损时要及时加固补修,保障工程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