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慢性和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不仅表现出关节的疼痛、肿胀和损伤,常常还累积多个器官和组织。包括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多种代谢性疾病(MD)在风湿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从14% 到 62.8%不等。这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过早死亡。由于缺乏全面、有效、系统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代谢疾病的发病机理仍然难以捉摸。
通过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转录组学、蛋白和磷酸化组学技术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对比了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代谢疾病患者和不合并代谢疾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揭示在合并代谢疾病组中变化的完整分子、微生物图谱,并且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筛选出了与合并代谢疾病高度相关的四种生物标志物,其联合AUC值高达0.958。此外,为了验证研究结果是否在多种风湿免疫疾病中具有广谱性,设置了痛风性关节炎合并和不合并代谢组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与不合并代谢组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脂质代谢失调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代谢疾病组中占主导地位。
达州市中心医院朱孝婷、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龙武彬、张晶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邹庆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朱静、达州市中心医院曾凡新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医学创新科研项目资助以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基金支持。
另外,近两年来,达州市中心医院曾凡新和吴建红研究团队围绕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诊断、分类和治疗等关键问题,开展系列多组学研究。包括对类风湿关节炎DAS28疾病活动度的研究(Chen et al.,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2023),新发与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Jian et al.,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2023),类风湿关节炎性别差异的研究(Wang et al., Clinical Rheumatology,2023)。多组学研究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规划布局针对共病的预防与诊疗体系,不仅可以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同时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效益、推动医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