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板桥乡曹家村,有一条昌良路。昌良路是一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道路,为什么这条道路要以个人名字命名呢?请跟着记者一起去看一看。
眼前这条蜿蜒的村道就是被曹家村村民称为昌良路的村道,道路的两旁种满了果树,一眼望去美不胜收。其实这条路原先只是一条乡间泥泞小路,只要一下雨,村民们出行十分困难。
曹家村村民陈绍珍说:走不出去,下雨天穿水鞋,没得水鞋的就光脚。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修路的资金却成了一个大问题。就在村民们急切盼望路通的时候,村民楚昌良将自己16万元积蓄捐献了出来。
修路的资金有了,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出力的出力,出车的出车,大家团结一心,很快一条“不积水”的爱心路便通车了,村民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就用他的名字“昌良”命名了这条路。楚昌良的母亲最初对捐款不很理解,这下也高兴了。
楚昌良母亲张通珍说:现在我当然高兴了,我儿子要回来,孙子那些要回来,从渠县开车子回来干干净净的,全部都好了。
路修好了,人们出行方便了。更值得高兴的是,村里的果子能运出去,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曹家村村民陈绍珍说:修好之后就有车子进来了嘛,像我们就直接放在路上,车子就直接拉到渠县去卖,只要摘下来就直接卖了,收入当然比原先好得多了,原先李子才卖2、3毛一斤,今年的李子别个到屋里来收都是3、4块钱一斤。
有了路,大家出行方便了,便利的产业也能搞起来了,这不,楚昌良在自家的门前修了一个鱼塘,搞起了创业,因为鱼塘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让他增加了经济来源,更养活了鱼塘下面的庄稼。
曹家村村民楚昌良说:像我们这个地方天干的时候就连插秧水都没得,也就是老百姓可以在我这塘里无条件的抽水,保持插秧季节的灌溉。我想修这个鱼塘为老百姓办点事自己从中养点鱼也受益,在加上村里面在外务工的回来也可以钓鱼娱乐一下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