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企业登记、申请创业补贴,要在政务大厅和人社部门来回跑,光材料就准备七八套,现在一张表、一个窗口全搞定。”在内江市东兴区创业的90后青年李梦梅,亲身感受着“创业服务一件事”带来的便捷。
今年以来,内江创新推行政务服务“打包办”模式,将创业者高频办理的14项事项集成联办,让曾经繁琐的创业流程变得像“网购下单”一样轻松,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
14件事“打包办”
审批流程“瘦身”过半
记者走进内江市政务服务中心,来到人社业务综合窗口,“一表申请、一站受理、并联审批”工作已经常态化。创业者只需填写《“创业服务一件事”申请表》,工作人员就会将申请所涉事项如:企业设立登记、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创业补贴申领等信息同步推送至市场监管、人社、金融等部门系统。

“以前创业者要逐个部门提交材料,现在只需填一张综合申请表,后台自动分流转办。”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整合创业相关的14个政务事项,审批环节从平均12个压缩至8个以内,办理时间从15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记者从内江市政府获悉,今年前3个月,全市通过联办机制受理事项超2000件,创业者跑腿次数减少60%,像李梦梅这样的初创者感慨:“省下的时间能多跑几个市场,多谈几单业务,政府帮我们把‘时间成本’变成了‘发展成本’。”
部门协同“拧成绳”
返乡创业“磁效应”显现
打开“内江市人民政府”官网,内江市就业创业政策在此都可查询,彻底解决了过去“部门各要各的材料、说法各不相同”的问题。“一站式告知所有要求,大家都能看明白。”资中县返乡创业者王大军用手机扫着网页上的二维码说,扫码还能查看各类政策的详细情况,“比打电话问还清楚”。

标准化带来高效率,更带来强吸引力。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内江成为人才回流的“强磁场”:前3个月,新增返乡创业人数971人,创办实体975个,回引投资11.65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0个创业项目落地,资中血橙深加工、威远无花果电商等一批返乡创业项目正成为乡村振兴新亮点。
“政策像‘及时雨’,办事像‘坐快车’,谁不想回家乡干一番?”从深圳返乡开咖啡馆的张建军说。
政策精准“滴灌”
创业资金“活水”快流
“毕业就想创业,却担心贷款流程复杂,没想到工作人员主动上门‘送政策’。”应届大学毕业生陈宇轩,通过“重点群体创业服务包”,很快就拿到了创业担保贷款。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内江推出定制化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者绘制“政策导航图”,标注创业补贴、税收减免等12项“政策红包”;为返乡农民工建立“创业档案”,跟踪对接资金需求、场地扶持等个性化诉求。
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内江全市已发放创业贷款2560.8万元、创业补贴28万元,政策触达率提升40%。从“分头办”到“集成办”,从“群众问”到“政府送”,内江的“创业服务一件事”改革,不仅是政务流程的“物理整合”,更是服务理念的“化学裂变”。
当创业路上的“堵点”变成“亮点”,当政策红利化作“及时雨”,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在内江这片热土上轻装上阵、逐梦前行。正如内江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负责人所说:“我们多做‘后台整合’,群众就能少些‘前台奔波’,这就是改革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