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当下,外贸企业如何才能闯出一条路来?
5月8日,当我来到一家造出了工业生产场景中全球顶级精度量具的四川企业——达时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办公区时,公司总经理洪治正埋头专注看手机,他在三个不停闪动的微信群之间反复来回切换查看信息。
画面上,公司派出的三支小分队正分赴德国、意大利、突尼斯三个国家参展参会、跑客户,密集发回在海外签订的产品信息,最新掌握到的客户需求信息,甚至还有海外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

达时科生产的全球领先的工业量尺
“通过自研光栅尺和误差补偿算法,我们不仅造出了全球精度领先的工业量尺,且成本仅是日本品牌的1/3,市场竞争力极强。”洪治告诉我。
到底产品有多厉害?在他带领下,我进入这家企业的核心区域——实验室,一把名为“万分尺”的量具产品,显示了其能耐:万分之一毫米的精度,约等于把一根头发丝纵向劈成500根。
因为技术一流,在达时科办公室的文化墙上,挂满了他们与全球各地客户的合照,特别是在一张钉满了公司海外业务布局的世界地图,清楚告诉每个前来参观的人:达时科的产品远销到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成为国内甚至全球在该领域的头部企业。
不过当下,“领头羊”也有烦恼。进入4月以来,美国政府在此前单边加征关税的基础上,又对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包括达时科在内的大批外贸企业受到影响。

达时科生产的全球领先的工业量尺
“粗略算了下,订单额大概损失了20%。”洪治摇摇头。
20%是什么概念?
他双手一摆,说:“意味着取消了亿元级规模的订单。”
畸高关税已经超过了这家企业正常可承受的范围,于是,订单直接停了。
“不过,我们并没有感到天就此塌下来了!”话语一转,他又笑了笑。
营收减少、同时有大量支出,其实短暂的焦虑背后,是这家企业更在意如何求变。
洪治手机里频繁跳动的三个微信群,正是这家公司眼下“硬杠”的举措。
董事长欧阳凯正带头上阵。采访期间,他刚好从现场打回来微信电话:“正在德国斯图加特参加全球最大的工业自动化展Control,打算推出今年最新上市的量具产品。”

探访现场
这不是达时科第一次走出去。
从10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就着手在全球布局销售网络,以独一无二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口碑,持续努力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与全球客户建立链接,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公司、销售中心、海外仓……不停地走到更多国家,减少对美国市场的单一依赖。
当我抵达几公里之外的达时科临时仓库门前,瞧见货车正进进出出。在仓库负责人李建国的指引介绍下,一个“万国仓库”的繁忙景象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货架上,规整摆放着即将发往意大利、瑞典、土耳其等数十个国家的产品,不同国家客户的货箱外包装被贴上了显眼的标识,什么时间、多少货量等等。而被迫暂停发往美国的产品,则在仓库一侧暂存起来,仅占很小一部分。
仓库不远处,一个先期投资2亿元的新总部大楼正在全面加快建设。作为达时科的母公司,四川省外贸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国际贸易、技术服务等全链条业务布局。这里,今年9月就将完成施工建设,未来将带领达时科一起再启新征程。

探访现场
就在采访结束不久,中美双方发布联合声明,美方取消其中共计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
达时科会有什么重大转机吗?我忍不住给洪治打了个电话。
“已经收到了不少美国客户促发货的消息,经历过去一个月的波折,对方库存几乎清零,不少客户愿意承担30%额外关税成本要求尽快补仓。”电话中,洪治言语间有些开心,这几天不少美国客户抓紧“窗口期”催单,对美市场又快速活跃起来。
外贸的风浪和竞争永远不会停歇,敢问路在何方?在采访达时科这段时间,一个思路渐渐清晰起来:唯有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不会被卡脖子,勇于开拓市场才能占据主导,全力打出品牌才能从价值链底端向上突围。
企业发展,比的不仅是一时的速度,还有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出品人:谭江琦
总监制:钟岚
监制:赖永强 毛漫丁 刘莉
撰稿:陈碧红 陈旻翔
编导:陈旻翔
摄影:黄潇 陈旻翔 赵丹
剪辑制作:陈旻翔 赵丹
美术:曾慧
四川日报全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