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巴蜀美食丨在四川,没人能拒绝这一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图片


“浸豆磨浆,岩盐点之成乳,曰豆花;用粗布裹作方块,曰豆腐。”以豆花佐饭,川南自贡富顺盛行。


而今,富顺人外出回到家乡,第一餐必吃豆花饭。就连看完自贡灯会的游客,很多也会专程驱车前往富顺,只为这一口地道的豆花饭,让味蕾感受川南风味。

图片

我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豆腐在四川地区出现较晚,宋代才普遍流行,叫法不一,当时不叫豆腐叫“黎祁”。直到民国时期,渠县一带人仍然叫豆腐为“干湿黎祁”。“豆花”一词在四川文献中最早见于清代德阳文人李调元的《豆腐四首》。关于富顺豆花的起源,究竟是本土独创还是外来引进,现已难以考证。

富顺豆花的兴盛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富顺地处沱江中下游,盛产优质黄豆,邻近的隆昌县出产优质青石石磨,古盐都的盐卤资源提供了理想的凝固剂,再加上川南地区优质的泉水,共同造就了富顺豆花的独特风味。

人文因素同样功不可没。作为“才子之乡”,富顺在清代“川盐济楚”和抗战时期川盐“增产加运”的背景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携带大量资金、技术、管理、文化移民到此,他们也带来了淮扬一带的豆腐文化,丰富了富顺的饮食文化,形成了深厚的豆花饮食文化基础。富顺作为川南重要水码头,码头搬运工、水手等重体力劳动者,早上不吃上两三碗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豆花饭,能干一上午繁重的体力活吗?这大约就是富顺人喜欢早上吃豆花饭的原因吧。

如今,富顺豆花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自2002年首届豆花文化旅游节举办以来,到2024年已成功举办8届。2007年3月,富顺豆花制作工艺更是被列入四川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富顺豆花制作过程 图据新华

图片

在富顺,十元左右就能吃上豆花饭“三件套”——豆花、蘸水、米饭。这看似简单的搭配,却藏着一些讲究:豆花要卤水点的,最能去腥增香;蘸水要“麻辣鲜香甘”复合味的,这才符合川人“好辛香”“尚滋味”的标准;饭要沥米甑子饭,颗颗分明才与素雅的豆花相配。做到了这三点,才是正宗的富顺豆花饭。

图片

富顺豆花 图据新华社


富顺豆花,“滚、嫩、绵、白”适中。“滚”要热而不烫,“嫩”要筷子夹得起,“绵”要有韧性不木,“白”得如雪般纯净。为了这四点,从选豆到点卤要把好五道关:黑豆霉豆不能要,泡豆时间看季节,磨浆细度要适中,烧浆不能糊,点卤更要拿捏好浓度和速度——窖水呷着清、香、甘、爽才算到位。

豆花蘸水的门道更深。辣椒是手工舂的“糍粑海椒”,配上芝麻、炒花生米、南瓜仁增香;酱油要用二十多种香料熬制;上桌时还要拌上川南特有的鱼香丝、葱花。这样制成的蘸水,辣而不燥,麻而不涩。

吃时,把豆花搁在米饭上,蘸水夹来放在豆花上,三者同时入口。沥米饭的米香、豆花的豆脂香、蘸水的麻辣香,“三香”复合,浑身立时舒坦起来。

图片
富顺豆花  图据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

图片

1943年寒冬腊月,富顺县城东门口码头飘起了一缕豆花香。刘锡禄在这里开起了一家豆花店,几十年如一日地琢磨着豆花和蘸水的制作门道。

时间来到1985年,70岁的刘锡禄将毕生研制的豆花蘸水配方献出,富顺县城郊区农机站成立了富顺美乐香辣酱厂,在刘锡禄豆花蘸水基础上开发出“美乐”香辣酱。仅仅一年后,就通过省级鉴定,入选四川省首批“星火计划”。

2013年9月,富顺豆花蘸水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一碗豆花、一碟蘸水到亿元产业,富顺豆花书写的不只是美味传奇,更是一段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的精彩故事。


图片

本期话题

你知道四川还有哪些好吃的豆花吗?评论区分享一下~


撰文/陈茂君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