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全省科技大会在成都召开,隆重表彰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247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这些科研人员和科技成果为我省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重要力量,提供了强劲动能。
会上,授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杜祥琬院士、四川大学李安民院士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四川大学赵海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柴晓明等5位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他们在各自领域攻坚克难、探索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奖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更要坚持“四个面向”,坚定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自身定位,把个人追求融入到科技强国的建设中去,助力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者、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首席专家 柴晓明:我所在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承担了华龙一号中最为关键的核反应堆和蒸汽供应系统研发。我和我的团队主要解决该系统缺乏自主可控核设计软件的难题,接下来,我们核动力人一定会奋发努力,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
会上还授予了247个项目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其中,10项科技成果荣获四川省自然科学奖,6项科技成果荣获四川省技术发明奖,231项科技成果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针对“卡脖子”难题和基础理论问题,对标世界前沿开展科学研究,破解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产生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其中,“深部资源开采岩石各向异性体破裂机制与理论”项目,为人类向地球深部“进军”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2023年度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和平:深地、深海、深空是我们国家“三深”战略,向地球深部进军,向地球要资源、要空间,是全球的科学研究热点。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深化,把理论、技术和功能应用一体化,把它做好。
而“海底可燃冰固态流化井下双层管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项目,成功研发了一体化开采装备,建立了双层管开采新方法和采掘动态模拟实验方法及系统,为可燃冰持续规模化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和装备支撑。
2023年度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团队负责人、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王国荣:如何去提高我们的天然气或者是石油的产量,降低我们对外的依存度,如何去寻找新的替代,(对)国家能源安全非常重要。(我们将把)水合物的开采的这套技术装备、工艺流程,要让它往工程化的方向迈进。
此外,获奖项目与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其中,216个项目已面向市场开展转化应用,占比达到87%,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团队成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向新岸:大跨度结构相当于是我们建筑的骨骼,它承载了整个建筑的荷载,能够保证建筑能够站立起来。我们的项目成果广泛应用于20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中,包括大运会的开幕式场馆、成都东安湖体育场。
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团队负责人、西南科技大学教授 胡尚连:以我们四川省的慈竹、梁山慈竹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竹子的创制研究。我们就用基因工程的一些办法,来想如何改良这个竹子。另一方面,就用离体突变的办法,把竹子的这个基因给它突变,然后我们找那些可以材用的这样的新品种出来。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也是此次获奖项目的一大特点。184个获奖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占比达到74%;比如,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航空航天用高品质超软海绵钛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打破了我国航空领域关键钛金属材料依靠进口的局面。
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团队成员、攀研院公司研究员 盛卓:超软海绵钛是指布氏硬度≤90的高品质海绵钛,被用于航空航天钛铝合金叶片、钛铝合金点火器等核心领域。未来,海绵钛项目团队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发纯度更高、布氏硬度更低的优质海绵钛。
此外,此次获奖项目突出民生导向,涉及农林牧渔、医疗卫生、公共安全、轻工食品等领域项目有77个、占比达到31%。比如,在农业领域,涌现出了“猪产肉性状的遗传与营养调控”等一批全国领先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在卫生健康领域,颅底肿瘤疾病诊治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项项科技成果正在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2023年度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团队成员、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博士 龙科任:有了这个分子育种技术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猪比较小的时候,通过基因型对它的表型进行一个预测,结合中国地方猪和外种猪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去扬长避短,能够生产出既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又同时肉质性能也优良的猪种。
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徐建国:切除肿瘤不仅要在非常显微的情况下,把血管、神经看清楚,还需要我们非常高超的技术,把肿瘤切掉,把这些神经血管还要保护下来。难治性颅底肿瘤我觉得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还要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耕耘,把它应该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