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发视频称,浙江杭州一骑手接完单,躺在电动车上休息时不幸猝死。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再次引发公众对于骑手从业环境和权益保障的广泛关注。
排除刑事案件可能,类似猝死现象并不鲜见
据极目新闻报道,此事件发生在杭州余杭区闲创社区某小区。目击者介绍,9月5日21时许,这名骑手送完单躺在电动车上休息,直到6日1时许依然未醒。同行者感觉到异常,上前摇了一下该骑手,发现他醒不来,立刻告知小区物业人员。随后,有人报警,并拨打了120。
9月9日,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对此事进行通报:经查,死者袁某某(男,55岁),系外卖配送员,公安部门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经街道、有关部门协调,相关外卖平台、保险公司与家属协商,目前事件相关方已达成一致,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9月9日,“闲林发布”官方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
近几年,外卖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争取更多的订单,骑手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由此引发的骑手猝死的现象并不鲜见。
9月2日,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官方公众号发布《外卖骑手猝死,平台应否担责?》的文章。北京某公司“闪送”平台的闪送员,在配送过程中突发疾病在路边晕倒,就医后不幸离世。经过法院审理,北京某公司被判定承担20%的赔偿责任,即23万余元。
9月2日,“长沙芙蓉法院”官方公众号发布《外卖骑手猝死,平台应否担责?》的文章。
骑手数量持续增长,维持收入需要加速跑
2020年2月,“网约配送员”正式成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根据全国总工会数据,2023年初,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外卖骑手数量就达到1300万人。
今年3月,美团外卖社会责任委员会发布《2023年·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3年,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数量约745万,较2022年增长19.4%。
《2023年·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相关页面截图。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等多家媒体报道,随着骑手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骑手分到的订单减少,每单的配送费也开始缩水,导致整个行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只有特别辛苦卖力才能赚到钱。
今年8月初,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萍发布的调研汇集——《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显示,2018—2021年,全职骑手的平均劳动时长明显增加。2018年劳动时间超过10小时的骑手为36.5%,2021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62.6%。
58同城发布《2023年返城就业调查报告》中,配送行业的平均月薪为6484.9元。而《2024年返城就业调研报告》中,该行业的平均月薪资为5700元。这意味着,配送员的平均收入减少了784.9元。
面对行业压力,不少骑手为了保证收入会加快送餐速度,增加跑单量。而一旦进入外卖平台,骑手就成了庞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被推着不断运转。江苏一骑手今年7月接受媒体采访表示,高温天,中午39、40℃的时候正是用餐高峰期,根本不能停下来,一天下来跑了50多单。上海一名骑手此前曾调侃称:“只要跑不死,就往死里干。”
探讨:安全和收入如何兼得?
对于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从业环境和权益保障,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各地已出台相应举措。
日前,石家庄市人社局印发《石家庄市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管理指引(试行)》,要求新业态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休息制度,网络餐饮平台对连续送单超过四小时的,二十分钟内不再派单,防止因连续作业造成事故隐患。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水平。
广东省人社厅牵头出台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提出,提倡原则上每周至少休息1天,守住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权底线。
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孙萍表示,骑手和算法系统之间相互博弈,不管骑手怎么做,算法系统都会根据骑手的行为不断“完善”,工作时间反倒变长了。她建议,有必要改善平台算法伦理,也要探索对骑手的兜底保障机制。
眼下,庞大的外卖群体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大到社会保障、交通安全,小到和小区保安的冲突。尽管如此,这份工作凭借门槛低、收入尚可、时间相对灵活等优点,依然是不少人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