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依托“最早”优势 泸州建设川西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丨长征路上看四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8 10: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1月16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泸州市纳溪区,在护国战争博物馆,学习护国战争历史;到四川新火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了解氘代产品和低氘水的研发和生产方式;在中国特早茶博物馆,感受茶产业发展史及文化元素。

图片1.png

护国战争博物馆

图片2.png

低氘水

纳溪区地处长江之滨、永宁河畔,拥有全国唯一以护国战争为主题的护国战争博物馆、百年护国战壕遗址。坐拥130余条溪河、百万亩翠竹,纳溪区也是天府旅游名县、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特色竹乡、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其中,依托“全球同纬度采摘最早”优势,纳溪区以建设川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将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先后斩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中国优质农产品茶叶示范基地、全国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等称号。

图片3.png

中国特早茶博物馆

“‘早’就是纳溪特早茶的金字招牌。”文艺工作者队伍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泸州市书协顾问、纳溪区书协主席叶永兴作为土生土长的纳溪人对家乡茶产业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这趟长征之旅,我不仅感受到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见证了家乡的发展与变迁。”叶永兴感叹道。

“如今长征路上的泸州,这盛世如你所愿!”专家学者队伍里,省委党校、四川长征干部学院二级巡视员任春艳满怀着感慨与欣慰,用一句话总结了这次重走长征路的心情。任春艳说,这次行程不仅踏访了一个个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长征点位,更通过郎酒庄园、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中国特早茶博物馆等看到了长征途经地90年来翻天覆地的发展与变化。

图片4.png

中国特早茶博物馆

以“早”茶文化为核心,特早茶产业早已成为了纳溪区的特色名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让这片曾经见证长征历史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纳溪区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建成中国特早茶城、中国特早茶博物馆、纳溪区茶叶加工园区。全区共有名优茶加工企业126家,拥有名优绿茶、名优红茶等加工设备4000余台(套),机械化加工率达99%以上,开展高端绿茶、红茶、白茶等产品精深加工,新开发抹茶、新式茶饮原料等新产品。同时,纳溪区建立“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体系,开发出“玉笋”“玉芽”“玉针”等系列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摩洛哥等非洲市场。

据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许杨介绍,目前,纳溪区已建成茶叶基地31.5万亩,年总产量2.4万吨,年综合产值达89亿元。带动全区茶叶从业人员9万人,茶农2.4万户,茶叶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2万元,高出当地平均水平的21.8%。接下来,纳溪区将发挥早茶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选育新品种、开发新产品,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动茶产业由“平面布局”向“产业集群”发展。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25-1-19 20:3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产业发展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