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跟着名人游四川丨朱自清的蜀地“背影”并不匆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图片


1941年深秋,四川泸州叙永县立初级中学的校园里,一位学者正在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国家已到危急存亡关头。青少年应有爱国家、爱民族、爱自由的伟大志气……”他,正是时任西南联大教授的朱自清。他自成都赴昆明任教途中,在叙永作短暂停留。


自1940年起,六载光阴里,这位“成都女婿在成都与昆明两地往来,途经乐山、泸州等蜀地名城,留下一段段动人佳话。朱自清与四川的故事,交织着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文人相惜的精神共鸣,以及普通人在战火中对“安稳生活”的执着守望。


图片


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众多学府纷纷迁入,一时文人荟萃。在川期间,朱自清与徐中舒、谢文炳、吕叔湘、朱光潜等都有往来。


望江楼、文殊院、少城公园等地,留下了朱自清与友人的足迹。1940年5月,因战时生活艰难,朱自清夫人陈竹隐携子女从昆明返回故乡成都,在东门外宋公桥报恩寺旁新建了三间茅屋安家。同年8月,朱自清依西南联大轮休制度返蓉休假一年。其间,他与任职于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的叶圣陶交往最为频繁。二人或吟诗作对,唱和相应;或倾诉心声,分享感悟;或小酌几杯,享受悠闲时光;或漫步于成都街头,领略蜀地风情。


图片
朱自清与夫人陈竹隐 图据成都市情网


在成都休假期间,朱自清写出《经典常谈》,被叶圣陶称赞说:“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二人还合作编撰《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国文教育基础工具书,为普及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学习中国古代典籍作出重要贡献。


图片


与青年学者“谈甚欢”。1945年7月,青年学者程千帆一行造访朱自清,众人相约望江楼茶座,讨论关于《长恨歌》的思索。朱自清后来在日记中提到:“这些谈话颇有见解,余甚感兴趣。”朱自清还与清华弟子、青年作家吴组缃重逢,不仅“谈甚欢”,还共进了午餐。


乱世医患情,亦成佳话。朱家子女几次患病,幸得成都名医刘云波妙手回春。1944年春,麻疹肆虐,朱家三个孩子相继病倒,小女儿还转成了猩红热,两个儿子则患上了肺炎。朱自清远在昆明,陈竹隐心急如焚。危急时刻,经过刘云波精心治疗,终使孩子们转危为安。为表达感激之情,朱自清特意撰写了一副对联“生死人而肉白骨,保赤子如拯斯民”相赠,并写了一篇散文《刘云波女医师》。


图片


1941年晚秋,朱自清将家眷留在成都,独自返回西南联大执教。临行前,叶圣陶赠诗二首,其中一首《送佩弦之昆明》写道:“此日一为别,成都顿寂寥”,道尽惜别之情。


朱自清走水路经乐山、宜宾、纳溪,再转陆路经叙永回昆明。在乐山时,他与武汉大学任教的老朋友朱光潜结伴游览嘉州;途经叙永,暂住好友李铁夫家中。他在给朱光潜的信中写道:“叙永是个边城。永宁河曲折从城中流过,蜿蜒多姿态。河上有上下两桥。站在桥上看,似乎颇旷远;而山高水深,更有一种幽味……”


朱自清所到之处,治学孜孜不倦。在叙永停留期间,朱自清除为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授课外,还应邀在县立中学、培根小学演讲。夜深人静时,朱自清仍俯首案前,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不停地翻书查资料,笔耕不辍。


时光总是如此匆匆。1946年夏天,携家眷返回北平之前,朱自清带着照相机,把他曾在成都游览过的地方都拍了下来,还到总府街留真照相馆照了全家福留念,以作别蜀地。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病逝世,享年50岁。其子回忆,父亲常提起与叶圣陶多次相聚望江楼的场景。1961年,叶圣陶重游望江楼,感怀江波依旧,故人已往,写下“顿忆佩弦埋骨久,隔江忍对宋公桥”的诗句。


图片

朱自清在成都原居住地旧址宋公桥,2008年初拆除 图据成都市情网


如今,朱自清在成都的旧居已消失在烟尘之中,但望江楼、九眼桥、宋公桥,仍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锚点。成都以它的温润与坚韧,为一代代学人提供了安宁与思考的空间,而朱自清的文字,则为成都镌刻下一份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片



本期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与四川的故事?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 张杰 吴德玉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