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成都青羊:上午算法仿真 下午变实体零件 解码航空全产业链的“智造”跃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深夜,当城市逐渐沉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的“黑灯工厂”却灯火通明。128台AGV小车沿着智慧物流系统的‘数字轨道’精准投送物料,数控机床在5G网络调度下完成0.002毫米级的精密加工,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演绎着现实与虚拟的二重奏——这座没有工人的智能工厂,正以每分钟处理3000组数据的速度,上演一场工业4.0时代的“机械芭蕾”,定义现代航空制造的标准。2024年,该工厂获评“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成为成都青羊区航空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黑灯工厂” 图源:中航工业成飞

作为全国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青羊区依托成飞集团(132厂)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两大“链主”,构建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测试的全产业链闭环。面对中心城区的土地限制和全球供应链的波动,青羊区以“工业上楼”破解空间瓶颈,以数字技术重构生产流程,推动航空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跃升,更折射出都市型航空工业的突围智慧。

这场转型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重构。

全产业链布局:智能制造的“青羊密码”

要理解这场转型的深层逻辑,需要从青羊独特的产业生态说起。

青羊区的航空产业根基深厚。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一批航空人就在成都西郊的黄田坝建起了132厂,为这座城市注入航空基因。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内重要的航空整机产业基地,形成了“研发-制造-总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区航空产业营收达748亿元,占全市一半、全省三分之一,税收贡献超23.5亿元。

在研发端,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航空国创中心)集聚了7个院士团队,26个研发团队在此攻关航空领域的“卡脖子”技术。2024年,该中心新增实验室12个,转化科技成果15项,其中3D打印航空部件技术使某型无人机的制造周期缩短40%。

在制造端,依托两大“链主”,244家配套企业在此集聚,涵盖机载设备、复合材料、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例如,专精机载系统的东科信公司,其产品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西科航空的地面维修工具远销20余国,年出口额突破3亿元。

军工技术的民用转化是青羊航空“智造”的关键路径。成飞民机公司将模块化装配技术应用于国产ARJ21支线客机的机头生产,每15天即可交付一个完整机头;东科信航空的机载通信模块已通过适航认证,装备于国产大飞机C919。

这里的产业密度在全球航空领域都属罕见。

以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圆心,3公里半径内可完成从研发到测试的全流程——北侧的航空国创中心负责技术攻关;东侧的智能制造片区生产高精度部件;西侧的成飞机场则提供试飞验证……

破解空间困局:“工业上楼”与数字孪生

然而,中心城区的土地限制始终是青羊区发展航空制造业的难题。随着C919等大飞机项目的需求增长,高附加值的总装环节因空间不足面临外溢风险。

面对空间困局,青羊区积极探索“亩均论英雄”下的集约发展模式,通过调规腾挪出的1800亩工业用地,用于航空智能制造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同时,探索出两条路径:物理空间突围和数字空间重构。

物理空间突围——“工业上楼”。在航空新城核心区,以“科技上楼、产业上楼”为特色的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青羊区构建世界级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基础设施。工业上楼不是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产业形态的升级。园区楼宇首层层高8至10米,采用“上研下厂”模式,低楼层承载生产试制,高楼层用于研发设计,满足航空企业“垂直化”发展需求,入驻企业还可享受租金补贴和政策扶持。

数字空间重构——“数字孪生”。在电子科技大学与青羊区共建的航空软件实验室里,“数字孪生工厂系统”正在测试。该系统通过模拟飞机部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帮助企业减少30%的物理试错成本。航空国创中心的数字孪生技术,让物理车间与虚拟世界实时互动,重塑未来工厂的模样。

补上工业软件的短板,就能把“大脑”留在青羊。如今,青羊区正积极布局工业软件赛道,推动航空设计、仿真、生产等环节的数字化升级。

如今,“上下楼即上下游”的生态已然成型:上午的算法仿真下午就能转化为实体零件。这种产业组织方式,让技术转化周期从“年”缩短至“月”,创造了令业界瞩目的“青羊速度”,也推动青羊从制造基地向智造策源地跃迁。

智造新赛道:“研造”联动布局六大赛道

面向未来,在抢占航空智能制造高地的征程中,青羊区瞄准机载关键软硬件、无人装备、商业航天等六大赛道,正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研造联动”的创新闭环。

“文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

依托611所、成飞集团等“国家队”的技术外溢,机载软硬件、无人装备、商业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本土企业巽飞航空的“文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巡航时速达300公里;611所自主研制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入选中国空间站方案,将成为青羊区航天产业的新名片;中发天信无人机发动机项目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此外,传感器产业园、空天未来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韧性。

这种创新动能源于独特的“研造联动”机制:航空国创中心集聚7个院士团队,43%在研项目涉及AI辅助设计;成飞民机将模块化技术应用于ARJ21机头生产,效率提升30%;航空工业成飞-电子科大联合实验室,电子科大联合实验室的“智能蒙皮传感器”,从论文到样机仅用11个月……

要确保创新生态的可持续性,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必须同步升级。面对37%的“灰领工程师”缺口、高精度传感器80%进口依赖等瓶颈,青羊区启动“根系工程”,让“智造”根系更发达——与高校共建“智能制造工匠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规划20万平方米的“航空中试产业园”,配置超算中心等共享设施;设立5亿元数字化转型基金,扶持链属企业升级。

从歼-20的诞生地到C919的供应商,从“黑灯工厂”到“工业上楼”,青羊区的航空产业正在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

这里,创造的不仅是每分钟0.002毫米的加工精度、15天交付的机头总成,更是一套融合“硬科技”与“软生态”的智造方法论;这里,不仅是“制造”基地,更是用创新定义未来的“智造”策源地;这里,产业链的竞争力不再以规模丈量,而是用生态的密度定义。

更大的野心在于天空。当低空经济的无人机划过青羊天际,这片土地的故事已从车间的钢铁轰鸣,转向云端的数字交响。在智能制造的新赛道上,青羊区正以全产业链生态和数字化创新,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青羊方案”。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